2005-10-18

如何挑選帳篷

如何選擇帳篷

刮風,下雨,寒冷,小虫,沙塵,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蟲類動物.假如有人問你為什麼到郊外需要帶帳篷,上列6項是很好的理由
在曠野中,帳篷提供了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而且一旦關上帳篷在心理上也有無形的安全感.在尼龍布中,我們會感到有多麼的舒適及安心.那一款帳篷適合你呢?下列有一些原則:

你應該挑選一頂能抵擋你可能會遇到最嚴苛狀況的帳篷.例如:你可能會在秋末登山,那你可能需要四季帳(four season tent)或是冬夏兩用帳(Convertible tent)

四季帳大概比三季帳重約10%至20%(多半是因為需要額外的營柱(poles)).而冬夏兩用帳能讓你增減營柱而且視天氣情況調整通風性

不需營釘就可獨立架設的帳篷(Freestanding tent)非常方便.你可以很容易的移動它或抬起來以搖掉砂礫.極輕量的帳篷多半需要營釘方可架設

製造商所稱的容量(幾人帳),有時候傾向於樂觀.二人帳對容納二個大人及他們的裝備而言可能會太擠了

使用地布(tarp,ground cloth,footprint)以延長帳篷底部的壽命

帳篷的種類
徒步旅行用的帳篷多半分為二大類:三季帳(一般徒步旅行)及四季帳(冬天/登山用).下列是不同種類的帳篷樣式:

輕量的三季帳適用於氣候溫和的春/夏/秋三季.雖然它的設計不能應付沈重的積雪, 但還是可以抵擋風雨.它可以承受5公分厚的積雪,可是50公分厚的積雪下它可是會崩塌的

堅固的四季帳通常額外多一或二支的營柱以對抗強風或大雪.冬季用的帳篷多為圓頂設計(rounded dome design)以減少外帳(rainfly)積雪的面積.當然這些冬季帳/登山帳也可用於氣候溫和的季節.因為額外的營柱會使它較三季帳重

冬夏兩用帳為可轉換為三季帳的四季帳,通常包含遮篷或多二根營帳.同時也有拉鍊式窗戶(zippered panel)可在氣候溫和時打開或是有可分離式的前庭 (detachable vestibule)

熱帶氣候帳(warm-weather tent)通常為了通風性有大片的細網通風層.它可以當作三季帳使用,但特別適用於溫暖,潮濕的氣候

家庭帳(或基地帳)可容納一大群人(通常為4至6人,有時候會更多).圓頂型的家庭帳可讓露營成員分擔重量以方便搬運:;房屋型(house-like)的家庭帳多使用於設備良好的營地及後院

何種帳篷最適合?
在購買前值得考慮的問題:

Q:在那個季節你最常使用?
1.冬天露營者需要採購四季帳.
2.假如你最常在3月至11月露營,採購四季帳或冬夏兩用帳是比較保險的作法
3.若你通常在5月至9月露營,三季帳應可符合你的需求

Q:露營成員有幾人?
1.若露營成員通常是2人,你最少需要2人帳.若成員都是人高馬大型的,那你可能需要2至3人帳,甚至是3人帳
2.若露營人數?次都不同,你可能需要一頂以上的帳篷以滿足需求.假設你預算有限,可以考慮租借帳篷
3.徒步旅行時可讓成員分擔帳篷裝備重量
4.通常都一人露營但你想要有較大的空間,可以選擇2人帳,若你預算有限,可考慮bivy(一種附有營釘的睡袋)或是輕便的單人帳

Q:折扣商店或大賣場的便宜帳篷會比有品牌的差嗎?
折扣商店或大賣場的帳篷通常是大量生產,以致於細節部份較不注意.例如,品質較佳帳篷的針腳數較折扣品來得多,同時在接縫處會有防水貼帶處理(seam sealing).這表示品質較佳的帳篷在天氣變壞時會好用得多.品質較佳帳篷通常使用高等級的鋁合金營柱.折扣品有時是使用抗壓性較差的玻璃纖維.高級的帳篷多半通風性良好
較便宜的帳篷可能採用上膠的尼龍布(coated nylon).此種材質無法通風,在溫暖的夜裡,篷內可能會熱得受不了

了解帳篷規格
營柱材質:通常有2種選擇:鋁合金(強度及耐久性較佳)及玻璃纖維(較經濟的選擇).不論是鋁合金或是玻璃纖維營柱通常是空心的,由彈力繩連結而成(shock-corded poles).這樣營柱可以很方便的組合起來.某些廉價帳篷使用實心的玻璃纖維,這種實心的營柱很容易裂開或折斷
營柱數量:愈多營柱的帳篷會愈堅固及穩定.冬季帳/登山帳多半較一般帳篷有較多的營柱(最少3支).當然愈多營柱,重量愈重

外帳材質:多半為具防水性的上膠塔夫綢尼龍(coated nylon taffeta),較內帳材質重,且較耐磨

內帳材質:通常為ripstop nylon,質輕且耐撕

帳篷底部材質:同樣多為具防水性的上膠塔夫綢尼龍較內帳材質重,且較耐磨

帳篷門:不同的帳篷有不同數量的門.額外的門提供額外的出入口---如果你想在伙伴小睡時出入帳篷的話會是不錯的功能.單門的帳篷通常是開在帳篷的前端.額外的側邊出入口很難不打擾到其它伙伴.多門的帳篷通常較昂貴

額外的拉繩環(guy points):外帳上的拉繩環數目.在天氣轉壞時,你可使用拉繩環,拉繩及營釘以繃緊外帳.這樣做可有效阻擋雨水,並防止外帳下陷而與內帳連在一起(若內/外帳相接觸,濕氣會滲入帳篷內)

接縫防水處理?
當縫製帳篷時,會產生數以千計的小針腳洞(needleholes),濕氣,雨水會透過這些小洞滲進篷內.你可能會想:”少來了,這些洞那麼小,有什麼關係”.相信我---任何有過在下整晚雨而未作接縫防水處理的帳篷內的人就會知道有多少水會滲進篷內.多數廠商在出廠時會作接縫防水貼帶處理

帳篷容量
廠商依據可睡幾人(sleeping capacity)來區分帳篷容量:單人帳,2人帳,3人帳等.你可能也會發現例如1至2人帳,或2至3 人帳這些名詞.以下為這些名詞的含意
單人帳:符合個人主義者的輕量帳篷.沒有額外空間可容納另一人,包括bivy sacks(一種附有營釘的睡袋)

1至2人帳:1人夠寬敞,2人可依偎取暖

2人帳:在徒步旅行帳中最受歡迎的種類,有很多的選擇.設計也很多樣化,依據你的需求組合挑選最適合你的帳篷

2至3人帳:比2人帳寬且長,以提供額外的空間.但是對3個人而言是有些擁擠.對有1個小孩的父母是不錯的選擇

3人帳:適合於3人露營,若你不介意多出一些額外重量的話,2人露營用3人帳會有很大的空間

4人帳:設計上多可分開讓露營成員分擔重量.一般4人帳重約5至7公斤.若你不介意在帳篷內無法站直的話,它也可取代房屋式的帳篷

家庭帳(或基地帳):很少是用人力背到野外的,傳統的家庭帳使用數公分粗的營柱及較重的材質,最適合可駕車進入的營地

挑選尺寸適合的帳篷
要如何知道帳篷的尺寸適合你?
有一個雖不完美但實用的技巧,以幫助你想像何種尺寸的帳篷適合你:測量你的睡墊,將它當作你考量帳篷尺寸的guideline

舉例:依據Standard model from Cascade design,通常為180公分長,50公分寬. 寬度是最重要的關鍵.所以2人帳最少要有100公分寬.若你不想太擠, 可往上加數公分.若你睡覺時會翻來覆去,你可能需要再加上數十公分

將你睡墊的數字和帳篷的底部面積(floor dimensions)比較,這樣你對帳篷的尺寸就會有想法了.當然,底部面積(floor dimensions)僅是帳篷最寬處(通常是你躺下來肩膀處)乘上最長處.帳篷尾部多半會變窄,而且帳篷多向上變尖.這些都會影響篷內的空間.大空間的帳篷通常重量愈重

額外的考量
重量:一般而言,1人帳或1 至2人帳不應該超過1.8公斤,因為單人徒步旅行者要背著它一整天

通風性:在溫暖或潮濕的夜裡,你想要的是一頂空氣流通的帳篷.假如你經常在熱帶氣候環境下露營,考慮有大量細紗網通風層的帳篷.
品質較佳的帳篷通常有良好的通風性.折扣商店或大賣場的廉價帳篷通風性多半不佳.如果可能,內帳選擇可透氣的材質,因為晚上你的體熱轉化成熱氣會使你覺得悶熱

外形:近來最受歡迎的帳篷形狀?答案是圓型的.它對稱的設計,抗壓比例及相對容易架設的特性使它成為露營及登山客最愛.輕量化的設計,獨特的楔型,也頗受一般人的喜愛

地布:許多製造商為它們的帳篷量身訂造”footprints”.Footprint的尺寸會略小於帳篷底部以預防雨天時底部積水.大多數的footprint可與帳篷本體連接.不論是footprint或是傳統的地布均可使帳篷底部免於與地面磨擦.也可以在早上提供一個乾淨的地方收拾帳篷

配件:一些有幫助的配件,例如內部置物袋,掛在帳蓬頂的曬衣網(gear loft),方便的窗戶.寬敞的前庭也很棒

架設:最好在野外使用前,先練習如何架設新帳篷

2005-10-13

是人才還是人力

有個律師朋友也在學校裡兼課,他常會找一些學生來工讀,或者是在接到某些公部門的研究案時,便會找一些研究助理。
有幾個年輕助理,跟著他兩、三年,我們也就認識了。其中有個叫做阿雅的女孩,我頭一次見到她,她捧著好多檔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從樓梯上下來。一臉都是笑,嘴又甜,律師朋友對我說:「阿雅人很乖的。」
我一直以為他對阿雅很滿意,也以為阿雅畢業後會留在事務所,沒想到,我有一天竟在電腦展覽場的叫賣攤位上,看見了吆喝著:「最後機會,割喉價!不買你會後悔!」的阿雅。
「什麼時候離開事務所的?」我在擁擠的人潮中,扯著嗓子問阿雅。
她的眼圈忽然有 些紅:「離開三個月了。老師說我不是幹這一行的,我只好走了……」
我聽了覺得心 酸,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她,扯開嗓門問:「妳在這裡還好嗎?」
「反正就是工作嘛。沒差!」她努力的笑著,給自己打氣。
人才早已設定
過了一段時間,我遇見律師朋友,他身邊的助理變少了,也沒有那種像阿雅一樣笑臉迎人的類型。
「縮編啦?」我笑著問:「都看不見甜美的笑臉了。」
朋友微笑的說: 「阿雅啊,我讓她離開了。她不適合做這個工作。」
「是嗎?我倒覺得她挺賣力 的。」
「賣力有什麼用?我需要的是人才,不是人力。」
我有點震撼。關於人才與人力,確實是我以前沒想過的問題,我一直以為只要夠投入,就能把事情做好,卻忽略了專業性與準確性,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方法不對,就只是白費力氣,如果不能讓自己更專業,就無法成為人才,只能淪為人力。
人力隨處可得,人才卻需要發現,需要培養。
「你可以培養她,讓她變成人才啊。」我還在掙扎。

朋友疲倦的看了我一眼:「有些人已經設定了自己是人才,有些人無所謂,要怎麼培養啊?他自己都無所謂了。」

我忽然想到阿雅在賣場說的那句話:「反正就是工作嘛。沒差!」也許就是因為都沒差,才失去了競爭力吧。我終於沉默了。

您認為 .. 你是人才還是人力呢

這個問題我想可分為2個層面來看,第1是你認為或你看待自已是人才還是人力?人才者,可能會力爭表現,充實自我,擴展自我的能力;人力者,可能自我設限,不關我事沒意見等的態度來對待同事,主管,你如何看待自已就決定了人們看你的角度.
可是主管如何看待下屬呢?聰明的主管會依材適用,適當的人擺在適當的位置;會激發下屬的potiential,若遇到一個平庸的主管且善妒的主管,他阻撓你光發熱都來不及,怎麼會視你為人才呢?